117| 0
|
【X236】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表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便是人的可塑性。”
[attach]7442[/attach] 防御型心智模式和成长型心智模式 陈海贤老师给心智模式下的定义是,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的作用,第一个是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第二个是引发行动。 在书中,海贤老师将心智模型分为了两类,一类是防御型心智模式,一类是成长型心智模式。防御型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三种方法分别是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思考行动的控制的两分法,以及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 如果不看解释和说明,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上面的定义、作用以及该如何使用海贤老师教给我们的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三种方法。 什么是“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这种“惯有”是从哪里来的?经验、情绪、行动,难道是由心智模式塑造和引发的吗? 防御型就一定不好,成长型就一定好吗?我们该怎样运用海贤老师讲的内容?具体到自己身上,又该如何理解、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呢? 行为金融学怎样认识世界 正好昨天看了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讲义》,在第一章“什么是行为金融学”里陆蓉老师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芝加哥大学流传着一个笑话。有人惊呼:“地上有100美元!”传统金融学家说:“这不可能,地上不应该有100美元, 有的话早被捡走了。”而行为金融学家则说:“怎么不可能?”他跑去一看,地上果然有100美元,于是开开心心地把它捡走了。 可见,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应该是”什么样,从均衡的角度来看,地上不应该有100美元,这是长期的趋势和规律,而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真实市场“实际是”什么样。 行为金融学认为,不能用“应该是”的理论指导决策,否则会出问题。比如,监管者在面对市场时,不能因为认为市场从长期来看总是对的, 就不管它了;如果能早点干预市场,说不定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 实际上,任何学科和领域都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思考问题。 比如:物理学从“应该是”的角度看待宇宙的运行规律,认为一切都是均衡的呈现;而在生物学看来, 每个物种“实际是”在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中捕捉生存机会,以完成自我的迭代升级。 再比如:法学家从“应该是”的角度,保证司法体系从长远来看能维持公平;而律师则搜集证据,从“实际是”的角度,为委托人争取权益。 在看待任何领域的事物时,“应该是”的视角帮我们把握长远基准,“实际是”的视角帮我们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 对防御型心智模式和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再思考 在第一遍读到防御型心智模式和成长型心智模式的相关内容时,讲述防御型心智模式的词汇都是僵固、应该、绝对, 而海贤老师提倡的是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原因是我们要发展。但“发展”又是什么呢? 而在我想到了上面陆蓉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之后,却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首先,防御型心智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不好,成长型心智模式也不是绝对的不好,此为其一;其二,具体到个人, 我们也不是只有防御性心智模式或者成长型心智模式一种,更多的是两者兼有。 所谓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看到了远处的终局,甭管这个终局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是模糊的、抽象的还是清晰的、具体的,由此而导致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就会偏向于静态(固化)。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看看身边的老人就知道了。 一个人到了90岁高龄,必定是这种状态。 成长型心智模式,如果我们看得足够近、足够短、足够具体,就会感觉到变化是如此之快,哪怕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因为有了变化,所以便有了成长。 可是,我们看看身边的人,他们都是怎么在成长的?是真正的成长,还是自以为是的成长? 所谓的有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人,可能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有防御型心智模式的人,可能也是一个能把握长期规律的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课程目录: chx00发刊词│实现人生的系统方法(2).jpg chx00发刊词Ⅰ实现人生的系统方法,jpg chx00发刊词│实现人生的系统方法.mp3 chx01|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jpg chx01|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mp3 chx01|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2.jpg chx02|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jpg chx02Ⅰ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 .mp3 chx02Ⅰ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 2.jpg chx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1).jpg chx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2).jpg chx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mp3 chx04|心理免疫X光片,如何看清你心中的恐惧(1).jpg chx04|心理免疫X光片,如何看清你心中的恐惧(2).jpg chx04|心理免疫X光片,如何看清你心中的恐:惧.MP3 chxo5|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jpg chx05│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mp3 chx05Ⅰ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2.jpg chx06|小步子原理:如何走出改变的第一步? .jpg chx06l小步子原理:如何走出改变的第一步?.mp3 chx06|小步子原理:如何走出改变的第一步?2.jpg chx07I“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1).png chx07l“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2).png chx07l“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mp3 chx08Ⅰ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 .jpg chx08Ⅰ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MP3 chx08Ⅰ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 2.jpg chx09|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1)-jpg chxo9|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2).jpg chx09|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mp3 chx10l认识心智模式:辨识防御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jpg chx10|认识心智模式:辨识防御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mp3 chx10l认识心智模式:辨识防御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2.jpg chx11Ⅰ僵固型思维:为什么你会活在别人的评判中? .jpg chx11Ⅰ榧固型思维:为什么你会活在别人的评判中? .mp3 chx11Ⅰ俑固型思维:为什么你会活在别人的评判中?2.jpg chx12l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地”犯错? .jpg chx12│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地”犯错? .mp3 chx12Ⅰ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地”犯错? 2.jpg chx13Ⅰ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看不清现实?.jpg chx13│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看不清现实?.mp3 chx13Ⅰ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看不清现实?2jpg chx14│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 -.jpg chx14|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 .mp3 chx14|对自己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 2.jpg chx15|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jpg chx15Ⅰ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mp3 chx15│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2.jpg chx16|与自我辩驳:如何突破防御型思维的操控? .jpg chx16l与自我辩驳:如何突破防御型思维的操控? .mp3 chx16l与自我辩驳:如何突破防御型思维的操控?2.jpg chx17Ⅰ创造性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1).jpg chx17│创造性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2).jpg chx17│创造性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mp3 chx18 / wOOP思维:张力如何变成行动力?(1).jpg chx18 l wOOP思维:张力如何变成行动力?(2.jpg chx18 l wOOP思维:张力如何变成行动力? .mp3 chx19│控制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jpg chx19│控制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mp3 chx19Ⅰ控制两分法:如何找到烦恼的根源2.jpg chx20l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1).jpg chx20l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2).jpg chx20|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MP3 chx21|思维弹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 .jpg chx21|思维弹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 .mp3 chx21|思维单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2.jpg chx22l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1).jpg chx22Ⅰ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2).jpg chx22│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mp3 chx23|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1).jpg chx23|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2).jpg chx23│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mp3 chx24|关系的语言:如何听懂别人的“话外音”?(1).jpg chx24│关系的语言:如何听懂别人的“话外音”?(2).jpg chx24│关系的语言:如何听懂别人的“话外音”? .mp3 chx25|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1).jpg chx25|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2).jpg chx25│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mp3 chx26│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1).jpg chx26│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2).jpg chx26│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 .mp3 chx27|关系的三角化:当心成为痛苦的“夹心人”(1).jpg chx27|关系的三角化:当心成为痛苦的“夹心人”(2).jpg chx27|关系的三角化:当心成为痛苦的“夹心人”.mp3 chx28Ⅰ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麦?(1).jpg chx28Ⅰ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麦?(2).jpg chx28Ⅰ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麦?.mp3 chx29Ⅰ都是我的错:如何突破关系中的自麦?(1).jpg chx29Ⅰ都是我的错:如何突破关系中的自责?(2).jpg chx29Ⅰ都是我的错:如何突破关系中的自责? .mp3 chx30|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1).jpg chx30|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2).jpg chx30|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mp3 chx31|课题分离: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1).jpg chx31Ⅰ课题分离: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2).jpg chx31Ⅰ课题分离: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mp3 chx32│非暴力沟通:怎样进行高质量的对话?.mp3 chx32│非暴力沟通:怎样进行高质量的对话? 1.jpg chx32|非暴力沟通:怎样进行高质量的对话?2.jpg chx33│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1).jpg chx33|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1).mp3 chx33│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2).jpg chx34│转折期:为什么逆境是人生的新机会?(1).jpg chx34│转折期:为什么逆境是人生的新机会?(2).jpg chx34│转折期:为什么逆境是人生的新机会?.MP3 chx35│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1).jpg chx35|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2).jpg chx35│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MP3 chx36|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1).jpg chx36│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2).jpg chx36│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MP3 chx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1).jpg chx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2).jpg chx37│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mp3 chx38|职业转变:如何应对工作变动和职业转型?(1).jpg chx38l职业转变:如何应对工作变动和职业转型?(2).jpg chx38│职业转变:如何应对工作变动和职业转型? .mp3 chx39│关系转变: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失去(1).jpg chx39l关系转变: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失去(2)-.jpg chx39|关系转变: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失去.mp3 chx40│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1).jpg chx40│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2).jpg chx40│转折期选择:依据经济模型,还是心理模型 .mp3 chx41Ⅰ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1).jpg chx41│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2).jpg chx41Ⅰ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MP3 chx42l人生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1).png chx42l人生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2).png chx42|人生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mp3 chx43│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1).jpg chx43│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2).jpg chx43|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mp3 chx44|青春期使命:如何确立身份认同(1).jpg chx44l青春期使命:如何确立身份认同(2).jpg chx44|青春期使命:如何确立身份认同.mp3 chx45│成年早期使命(一):如何学会爱的能力?(1).jpg chx45|成年早期使命(—):如何学会爱的能力?(2).jpg chx45│成年早期使命(—):如何学会爱的能力? .mp3 chx46│成年早期使命(二):如何建立职业认同〔1).jpg chx46Ⅰ成年早期使命(二):如何建立职业认同(2).jpg chx46│成年早期使命(二):如何建立职业认同.mp3 chx47|中年期使命(—):如何塑造下—代?(1).jpg chx47|中年期使命(一):如何塑造下一代?(2).jpg chx47|中年期使命(—):如何塑造下—代?.MP3 chx48│中年期使命(二):如何传承人生经验?(1).jpg chx48|中年期使命(二):如何传承人生经验?(2).jpg chx48│中年期使命(二):如何传承人生经验?.mp3 chx49│晚年期使命: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1).jpg chx49│晚年期使命: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2)jpg chx49|晚年期使命: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mp3 chx50|自我发展:—条不断延伸的路(1).jpg chx50Ⅰ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2).jpg chx50|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mp3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学习币 才能浏览
| |